当地时间8月24日13时,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,引发全世界广泛关注。
核污染水排海至少要持续30年
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、国际海洋法法庭前法官高之国介绍,从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到2021年,核污染水大概已经累积了138万吨,并且每年递增。“因为日本从未披露真实数据,估计现在大概有150万吨核污染水,排放时间可能长达30到50年。”
日本核污水排放入海后,将在240天到达我国沿岸海域,1200天后将到达北美沿岸并覆盖几乎整个北太平洋,10年间蔓延至全球海域,严重危害海洋及海洋生物的生长环境。
核污水排放影响全球渔业发展
据权威机构研究,核污水里含有氚、锶、铯、碘等高达64种核放射性元素,并且七成以上都是超标的,多核素设备难以完全处理。这些元素进入海洋后,将通过食物链、水流、沉积等途径,对海洋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辐射伤害,导致其数量下降或灭绝。
同时,放射性核素会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富集效应进入海洋水产食品,人们食用污染的水产品后,放射性物质会随之进入人体产生不可逆的伤害,即使微量也会对局部器官产生很大破坏,长期使用致癌风险增大,给依赖于海洋资源的渔业带来巨大挑战。
陆基养殖成水产业转型趋势
据日本水产厅的统计数据,为减缓福岛核污水排放对海洋渔业带来的重大打击,近年来日本水产行业正快速向陆基养殖转型,陆基养殖正逐渐成为代替传统海洋渔场养殖的新养殖模式。
迦百农AI作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,2021年开始布局AI海洋,启动海洋智慧养殖项目,以海参养殖为切入,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AI海洋陆基养殖。
目前,迦百农A在海参陆基养殖已有多项举措和动作:
01 自有养殖基地
建立自有“海参养殖智能物联”示范基地(应用面积9300平方米,31万笼海参养殖区域),划分多区进行养殖观测,采集深度海洋环境数据。
02 布设水下智能设备
水下智能机器人1.0版本成功入水,完成水文环境观测实验,机器人2.0版本将搭载AI算法,自动进行海底垃圾清理,解决积压已久的海底垃圾问题。
03 专家现场考察
多次组织专家团队到基地进行实地调研考察,开展技术指导和交流座谈,针对海参养殖现状进行详细探讨,提出有效的改进对策和方案。
04 国家级、省级实验室挂牌
与农业农村部农业信息获取技术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“福建霞浦海参数字化养殖实践基地”,重点开展水产养殖重大基础前沿研究和重要共性关键技术研发。
与福建农林大学共建“福建省农业信息感知技术重点实验室”,通过动态感知、精准作业、智能控制和监测预警等技术,实现AI技术在海参养殖关键领域的落地应用。
05 产学研合作体系
与中国农业大学、福建农林大学、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达成战略合作,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,深化科技创新、技术攻关、人才培养、专利授权、成果转化等合作。
AI海洋陆基养殖,可以实现渔业养殖全流程的精细化智能化管控,对养殖环境进行有效控制和优化,减少核污水对水产的影响,降低养殖成本,帮助养殖户增收,促进地区渔业经济繁荣。
当今形势下,推进海洋智慧养殖,促进传统渔业变革,是渔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,水产养殖业应积极顺应这一趋势,持续以AI赋能水产养殖,提升渔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。
服务热线:
0591-8320-6602
网址:
www.jiabainong.net
联系电话
18120802657
售后联系
0591-8320-6602
官方邮箱
jbainong@163.com
官方qq
1983441409